"我们不可能全都做英雄,总得有人坐在路边,当英雄经过时为他们叫好。"英雄的前行总是伴随着荣耀与诋毁。铺天盖地的期望紧紧扼住他们的咽喉,一念成就民族大义,一念造就历史罪人。
生在阴暗中的蛀虫狠狠地撕咬着他们的伤口,英雄惊恐无奈,浑身颤抖,再也无法昂起头。取得了怎样的体育成绩让他被称为1980年代的刘翔?而又是经历了什么让他一蹶不振,黯淡退出他奉献一生的体育事业?
(资料图片)
天赋异禀 训练刻苦朱建华,1963年出生于上海,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跳高运动员。对于田径运动员,现代人比较熟悉的应该是刘翔,但是朱建华在1980年代的中国,名气比起刘翔有过之而无不及。
朱建华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跳高天赋以及身体素质,被慧眼识珠的体校教练看中,带领他走上了职业跳高之路。1973年,年仅10岁的朱建华就开始了系统专业的跳高训练,跳高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人能够一蹴而就。
在长达数年的训练中,朱建华不仅身体素质好,天赋惊人,而且肯吃苦,对待训练更是风雨无阻。他的跳高实力突飞猛进,并开始小有名气。而朱建华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时代。
中国在此前因为台湾问题与国际奥委会闹得很不愉快,中国也一直没有获得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而这一情况,随着1979年的名古屋决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终在1979年,新中国正式回归国际奥委会。
消息传回国内,全国人民一片沸腾,一个国家体育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以及国民素质的体现,中国体育健儿终于迎来了一个能与其他国家运动员一较高下的舞台。广大国人希望着我国的体育健儿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中国的实力与风采。
当时我国的郎平、李宁,朱建华等人早已家喻户晓,他们所擅长的体育项目也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然而,整体来看,当时中国体育事业才刚刚起步,与其他实力强劲的国家相比还比较弱,只能在几个比较擅长的体育项目与其他国家运动员有一战之力。
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这几个家喻户晓的体育明星压力巨大,身上承担着几亿人的期望,他们一刻也不能放松,一心只想为中国争光,他们很畏惧失败,因为一旦失败,就会面对几亿人的叹息与失望。
崭露头角 连破纪录从1981年开始,数年磨一剑的朱建华开始崭露头角。这一年,他在亚洲田径锦标赛上破了亚洲纪录,国人为之振奋。
从这一年到1984年的几年间,朱建华气势如虹,不断突破人类身体的极限。在各项国际比赛中连续打破世界纪录,一度将世界纪录提高到了2.39米。
此时的朱建华名动全世界,这个身材高瘦的小伙子成为全国人民崇拜的对象,也成为了全国人民的骄傲。当时他的名气一度盖过同时期的李宁、郎平、许海峰等人。
他被称作中国体育的"帝王"。全国人民都相信,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朱建华一定会为中国夺得金牌。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中国体育大放光彩的一年,在朱建华的跳高比赛还未开始之前,中国体育健儿就已经为中国在各个项目上赢下了十多枚金牌,国内人民举国欢腾,而此时距离朱建华打破2.39米的世界纪录仅仅几个月。
数亿国人期待着朱建华再为中国再添一枚金牌。
在跳高决赛中,朱建华与两位竞争对手十分轻松的突破了2.31米的高度,提前锁定了奖牌,但是在面对2.33米的横杆时,朱建华却意外的失败了。而朱建华的两个对手却顺利突破了2.33米。对于竞技体育来说,只有金牌才是胜者。
深知这一点的朱建华直接选择将高度提高到了2.35米,想要一锤定音,拿下金牌。全国人民都在电视机前定期观看他的这关键一跳。然而,朱建华却失败了,在当时的录像画面中显得十分懊恼,长跪不起。
金牌梦碎 一蹶不振金牌之梦破碎,"帝王"仅获铜牌。其实奥运会铜牌对于当时的中国体育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成绩了,但是无奈朱建华的簇拥者太多,朱建华被寄予了太多的期望。在很多国人的眼中,竞技体育就只有第一名是胜利者,除此之外都是失败者。再多的成功也抵不过一次失败。
很多国人对朱建华的崇拜因为此次失利变成了愤怒,最终演变为了指责与谩骂。本就心灰意冷的朱建华在回国之后受到了铺天盖地的指责,甚至他的父母也成为了一些人发泄愤怒的对象,他的父母经常会收到一些辱骂的信件,朱建华的家里玻璃也被人用石头砸碎。
这对当时年仅21岁的朱建华来说是十分惊悚的一件事情,根据多年以后的采访,当时朱建华根本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每天都活在自责与恐慌之中。仅仅用一次失败,就否定一个人多年的艰辛与努力,这是十分不合理且不理智的。
胜负为竞赛常事,朱建华磨砺了十几年的剑尚还锋利,如果少一些愤怒的辱骂与攻击,朱建华可能会知耻而后勇迸发出更大的潜力,为中国赢得更多的荣誉。
朱建华想要为国争光,在失败后他十分痛苦,本来需要安慰与理解的他回国之后,满目尽是谩骂与抨击,愈发心灰意冷。比赛失利所带来的心理阴影随着国人的攻击越来越大,并最终伴随朱建华一生。
朱建华再也难以提起那一股心气,曾经的跳水天才泯然众人矣。朱建华在国际比赛中没了以前所向披靡的风采。
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声名一落千丈的朱建华止步20名,4年前的恐慌与无助再次袭来,他在飞机上遇见了面对同样境地的李宁。同病相怜的两个人在飞机落地后心理几近崩溃,两人都不敢走下飞机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
同年,朱建华宣布退役,离开了那个让人无法呼吸的环境,去到美国读书。在回国后成为了一个商人。
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以自己的情绪作为这个世界最大的规则,以刻薄言语或者文字作为展现自己"风采"的工具,他们既是巅峰时虚伪的拥护者,又是低谷时毫无理智的抨击者,他们乐于在阴暗中与自私狭隘为伍,却从来不敢面对半点光明。
言论自由不是肆意撒泼的借口,道德与法律应该是束缚言论的绳索。我们对待每一个在残酷赛场上驰骋的英雄们不应该充满暴戾,支持与理解才是敦促他们进步的最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