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进一步让教育数字化成为崇明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优质,2022年,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区教育学院启动“崇”师在线课堂公益讲座,整整一年时间,已推出百余场次名师课程,惠及学生2.1万人次。
(资料图)
“有复习巩固、知识讲解,还有要点归纳……”高考前几天,家住建设镇的高三学生小陈打开电脑,听崇明高中数学教研员周磊明录制的视频课,小陈学习的《回归教材,有效复习》,正是崇明区“崇”师在线课堂公益讲座项目的系列课之一。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直“在线”的“崇”师课堂,凝结的是区教育学院教研员和全区多名骨干教师默默付出数月的辛劳与汗水。
惠及学生2.1万人次
崇明地域狭长,学校布点分散,面临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城乡、校际之间差异较大等现实问题。如何促进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优质,缩小城乡办学差距?“面向新时代,数字化正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崇明教育部门以线上教育为契机,进一步设计规划、探索实践教育数字化转型。去年5月,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区教育学院打造的“崇”师在线课堂正式开课。通过视频课给全区学生授课答疑,满足初三高三学生、家长、教师的多方需求,实现资源共享。讲座内容丰富多样,涵盖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等所有中高考学科,广大师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
“这些课都是免费的公益课程,云端名师也能‘面对面’,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学校学生从中受益。”区教育学院学科教研员宋咏春表示,项目跨越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为学习者与教育者带来切切实实的获得感,无论是城区还是偏远区域学校,学生相聚云端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崇”师在线课堂启动伊始,全区400多名各学科骨干教师踊跃报名,最终遴选出71名骨干以及学科教研员共同参与,背后还有技术保障老师默默付出。课程上线以后,深受师生欢迎。据统计,截至目前在线总人数达2.1万人次,浏览数7.4万人次。
40分钟背后的庞大力量
高中数学组
应该说,线上教学并不是新生事物,但如此大规模地开展中高考在线公益教学录制,还是第一次。“为崇明三岛的孩子们录课,做全区孩子的老师,这绝对是一个全新又充满挑战的工作。”高中学科教研员范奎、唐忠燕等不仅指导骨干教师授课,同时率先承担录课任务,所有授课教师都执着于追求课程质量,纷纷使出“打造优质课”的功夫。
学科骨干们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名录课教师身后,都有一个庞大的支持团队。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多数教研员身居“幕后”,但几乎每一位老师,都会反复提到各位教研员带给自己实实在在的帮助。
王琴
王琴是区教育学院初中化学教研员,项目启动后,她和团队教师就开始事无巨细地准备,备课、磨课、做ppt、试听,忙碌无比的两个月让她瘦了整整六斤。“一节课时约40分钟的视频课,往往要磨上两周时间。”王琴深有感触地说,“有别于平时的课堂,这次‘崇’师课堂面对的是全区的孩子,对知识描述的清晰准确、教学环节的有效科学都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甚至细化到标点符号,都不能有半点马虎。”
初中语文组
跟王琴一样,每名教研员都面临诸多挑战。区教育学院初中语文教研员石谨,也是“崇”师在线课堂团队成员之一。为将考点进行精简梳理,她带领团队把原来40分钟的课程压缩一半,知识点需要重新切割,教学流程需要重新组织,这其中凝聚了她和骨干教师的智慧心血。几十次微信电话往来,近3万字讲稿,字斟句酌……石谨回忆,团队成员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张ppt,都要进行细致研讨,她还拉来同事一起“找茬”,共同“打磨”,最后录制形成正品。
“面对挑战,教研员们勇担重责,全力以赴擦亮‘崇’师在线课堂这张崇明教育的新名片。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教研匠心、‘嫁衣’精神,令人动容。”区教育学院负责人说。
助力教师解锁教学新技能
上线以来,学生们不断汲取优质资源“营养”。初三学生家长文女士谈到在线课堂深有体会:“学校对‘崇’师在线课堂公益讲座进行了积极的宣传,每周都会把当周的云课表和课堂链接提前发给学生,孩子们可以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在线学习,观看名师课程,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而且,对于没有弄懂的知识,还可以看课程回放,以便随时学、反复学。”
“崇”师课堂不仅仅是把线下课程放到了线上,也让教育走向未来,使线上线下教育加速融合,不断促进崇明基层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我们可以有更多好的教学资源支持教学工作,特别是‘崇’师课堂中一些课程设计非常有亮点,让我们受益匪浅。”不少一线教师表示,“如今,通过这个云端教学平台,即便我们身在长兴岛或横沙岛,无论是备课还是教学,都能随时随地共享统一的优质课程资源,让学生真正受益。”
据悉,今年秋季学期,“崇”师在线课堂还将持续进行,除语数英等学科外,还将计划推出体育、艺术等视频资源,积极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记者:季佳倩
编辑:顾佳丽
上观号作者:上海崇明